包装设计的生产步骤必须依据逻辑性的处理过程与不同印刷技术的知识,无法转换成可印刷的设计文档或无法弹性地应用于系列产品、材料、结构或基板的包装设计,是没有价值的。每一个设计都必须符合生产系统与条件。
当包装设计到达最后阶段并准备进入生产时,在第一次印刷时建立起印刷标准是很重要的步骤。包装设计必须在过程中不断做修正与调整;印刷中所发生的重大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包装设计的成本与设计观点。因此制定准则与标准并创造明确的传达途径,是影响最终成品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产纲要包括
①要在设计作业的初步阶段考虑到生产问题;
②要为特定材料应用适当的印刷技术;
③ 维持设计的整体性与生产品质;
④ 保持进度;
⑤ 控制成本;
⑥ 避免不必要的修改;
⑦ 使用适当的技术;
⑧ 提供具有扩展性与适应性的设计。
材料与生产的设计考量
动力培训师富兰克林•柯维的名言先思考前因后果,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哲学。为了开发令人信赖的包装设计,生产的必备条件是必须被谨慎考量的。好的包装设计不是只有销售的概念,更需要符合公司广泛包装设计诉求的生产力与适合性。
好的包装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包装的尺寸、形状与材料结构,特定材料的印刷规格,零售环境下的材料性能,印刷与自动包装程序所应用到的软件及国际化的包装规则。
从包装设计结构(不论是纸盒、塑料瓶、玻璃罐或软袋)开始,设计师就应该清楚了解到包装设计所应用到的印刷、如何填充产品及任何其他的生产技术要求。在早期的生产过程中,应提出具体的问题。了解产品不同结构类型与包装材料使用的全面性是非常必要的。消费者对产品所产生的感知(包含品质、价格与类别的适当性),主要取决于材料。
多色印刷是最常见的包装设计印刷方式,以四种色彩为标准颜色。四色印刷是经四种不同油墨色彩(青色、洋红、黄色与黑色/CMYK)的叠印而产生其他色彩。其原理是借由网点的不同尺寸堆叠成不同角度所组成的,点的尺寸决定印刷的品质。
标准色指的是特定的油墨色彩,是由色彩系统所决定的。比对点或线的色彩可提供持续且准确的印刷色彩,使不同印刷厂都能印刷出相同的色彩。它们可以独自做单色印刷、双色印刷与三色印刷,或结合成四色印刷。往往品牌商标或品牌识别元素都必须使用到特定的色彩,在具有指定色彩的
设计情境之下,所有应用程序使用的准确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有具体的配色。虽然色彩会因印刷次数或印刷厂的不同而不同,但标准色彩的建立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初步印刷时,决定是否要调整色偏。建立色彩标准可预防色彩因印刷品质、印刷条件、印刷量的大小与不同材料的影响而造成色彩差异。
色彩规格取决于特定作业的印刷色彩数量、印刷程序、印刷类型的使用、成本、预算等。为了确保色彩的准确性,应随时记得要试印(比对荧幕色彩与实际印刷品)。
由于电脑科技所衍生的不同校对、打样与印刷程序等,使包装设计的色彩管理演变成一个很复杂的领域。当客户收到设计文件并在屏幕上观看时,其色彩会因屏幕与材料表面的不同而不同(色彩到屏幕、再到印刷表面也会不同)。每个设计需确认相关的人员都应看过并且校准同一个色彩。色彩打样的校稿应由厂商所提供(依据其校稿技术),并可试印在实际成品的基板上。对于每个色彩在不同基板上的实际印刷色的校稿,是成功印刷品的关键要素。在进入实际印刷阶段之前,应先做色彩校对,所检验的项目有:排版检测、换色、校准、文字编排(如文字校稿等)与最终图像品质(尤其是插图性或摄影性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