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行为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识别和考虑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基于此而提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分析原则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体验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的体验过程,通常是一种感性的行为——消费者是在体验中购买、在体验中消费、在体验中处置的。
“刺激—反应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对刺激的反应,从消费者与刺激的关系中去研究消费者行为。
“平衡协调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与营销者之间的交换互动行为,是双方均衡的结果。
“决策过程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自1986年恩格尔等提出这一概念后,从决策过程的角度考察消费者行为成为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传统上,消费者行为被理解为产品或服务的获得或获取,关于产品的消费与处置方面的研究相对地被忽视。随着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深化,人们日益深刻地意识到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获取或者购买只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消费者行为,既要掌握消费者在获取商品、服务之前的信息搜集活动,商品、服务或品牌的评价与选择活动,也应重视他们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后如何处置产品及其与满意状态相关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