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砚的基本介绍
松花砚是由松花石加工成的用于研磨墨块成汁液,书写或绘画所用的文房用品。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最早起源于明代。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沿的甩湾处,这里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山高岭俊,水急沟深,林海茂密、树木丛生。五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色泽和松花颜色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松花石,又名松花玉)。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
产品特点
松花砚色系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端砚是老者,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后,而松花砚是王子。
松花砚以绿色为主,尚有其它色系,青春靓丽,健康活泼,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石质沉稳,内蕴含蓄,粘露凝结,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
历史民俗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但存世量很少。到了满清入关问鼎天下,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成为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但正是由于皇家的专宠,而没有能够把这一上品的砚石发展起,来成为汉族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御用专品,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康乾时期制砚八十余方,以后各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当前存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余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
制作方法
按照使用工具的性能划分有以下三种 :
1.机械产品:
以机械加工,可批量生产的松花砚产品。
这类松花砚以机械加工,把电脑绘制好的图案输入雕刻机中,按照程序可以批量加工成图案相同的,数量众多的工厂化产品。
2.半手工工艺品:
以机械加工为主,辅助雕刻机雕刻的工艺品。
用角抹机等机械全方位处理砚台整体,再用雕刻机手工雕琢砚台的图案、图饰的数量单一的工艺品。
3.纯手工的艺术品:
以机械简单处理表面泥浆、皮层,而用手工篆刻,雕琢的艺术品。
只用机械简单处理表面,而用手工以雕刀篆刻出线条明晰,人物生动,景色独特的砚台,尽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的石质皮层,只在关键部位开光露脸,凭借自然功力和人文点化出现神奇效果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