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庆鲤的基本介绍
文庆鲤,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文庆鲤有别于一般鲤鱼,最大的特点是:粗看,圆头圆脑,浑身滚圆;细看,缩头耸肩,头小嘴勾,身肥体圆,身上有三条金线自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鲤。
二、生长环境
水质符合有关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生长环境符合有关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要求。水深1.6米至2.0米,透明度≥10厘米,pH值7.0至8.5,溶解氧≥6.0毫克/升。水生植物覆盖率≥70%。
三、养殖管理
1.鱼种来源:选自产地范围内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鲤鱼育苗场,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2.鱼种放养:
(1)鲤鱼: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下旬投放规格每尾250克至500克的鲤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30尾至40尾。
(2)其它: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下旬投放规格每尾800克至1000克的鳙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10尾至15尾;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下旬投放规格每尾1800克至2000克的草鱼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10尾至15尾。
4. 饵喂:
(1)摄食池塘中的天然稻禾花、马蹄仔、茨菰、芡实等饵料。
(2)人工投喂当年收获的稻谷。
5. 环境、安全要求:饲料、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
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捕捞,起捕规格为每尾1000克至1500克。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头小,身体浑圆,背部黄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带呈金黄色,肉质紧实,咀嚼滑韧,味道肥美。
2.理化指标:肌肉中含粗蛋白≥17.5%,粗脂肪≤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文庆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文鲤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产地环境
文庆鲤因产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的文庆塱而得名。文庆塱是位西江边上,在古时,文庆塱地势低洼,每当西江汛期,河水上涨,内塱雨水成涝,无法外排,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鱼塘,塘内浮游生物及天然植物多,养鱼不用放饲料,加上塘水清新,鱼病较少,所以文庆塱所养的鱼特别肥美。由于文庆塱出产的鲤鱼特别肥美有名,为区别于其他产地的鲤鱼,当地居民以其产地名称之为“文庆鲤”。
产品特点
文庆鲤主要以在塱塘生长的芡实、茆草、野生马蹄、稻草等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因此,文庆鲤具有肉质清甜嫩滑、骨骼柔软,鳞薄脆滑,吃了不燥热不上火等特色。特别是“清蒸文庆鲤”,清蒸时,不用去鳞,把鱼剖开对半,不用放姜,不放酱油,只放盐、少量陈皮碎、花生油,上碟后的文庆鲤鱼油清澈,入口鱼味突出,滑嫩甘香,鲜美无比,鱼鳞爽滑,食欲感很强。
历史民俗
相传古时候肇庆鼎湖沙浦村里,一樵哥一天上山因放生由仙女变成的鲤鱼,仙女托梦多谢,临走前在水缸里放下两条鲤鱼后。打柴仔一觉醒来,见水缸中真的有两条鲤鱼,后来清朝某位宫中权贵认为该鱼是吃了山上神仙的桃核而修炼成仙的,就赐名“文庆鲤“。
文庆鲤产于明代,名噪于清代光绪年间。据说清光绪年间,一位钦差大臣到过产地尝食文庆鲤,因该鱼肉质好,鲜甘香俱备,惊叹为“鱼中之王”,其美味妙不可言,立即派人日夜兼程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太后尝过之后,大加赞赏,并颁赐镌有“岭南第一塘文庆鲤王”的牌匾给文庆塘塘主。
解放前,文庆塱被一叫莫可宜的地主资本家一手垄断,他特意刻制了一颗“岭南第一塘文庆鲤”的印章,当时在整个东南亚各国的资本家,凡时看到发货单盖有这个印的,都抢着按最高的时价再加百分之三十的价钱收购。
1951年开始,文庆鲤成为广东省水产馆常年展览品,名扬海内外。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文庆鲤作为国宴名菜款待外宾,受到外国宾客的欢迎。埃塞俄比亚塞拉西一世皇帝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到广州访问时,指名要品尝文庆鲤。